
雷電的一般知識-雷電形成的原因及類別(連載2)--易造防雷
文章出處:常見問題 網責任編輯: 易造科技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1-10-19
雷電形成的原因及類別(一)雷云的形成,雷云就是帶電的烏云,是產生雷電的電極和電源。而烏云又是如何形成和帶電的呢?首先談烏云的形成。雖然這是氣象學方面的知識,但對于我們掌握雷擊的規律,采取防范措施很有關系,因此在這里作一些概略通俗的介紹。
我們知道,大氣中水蒸氣的含量是隨著溫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飽和量的。溫度愈低,達到飽和量所需要的水蒸氣含量愈少。如果超過飽和量,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珠。另一方面,大氣的壓力及溫度是隨著距地面的高度而變化的。在近地面的一層大氣中,大約每升高一公里,氣壓降低12%,溫度降低10°~6°C。在夏季悶熱無風的睛朗日子里,太陽直射地面,某些地方被曬得很厲害。經過一些時間,近地面的一層空氣受熱,成為帶著近乎飽和的水蒸氣向上升起的氣團。隨著高度的增加,氣團的氣壓下降,體積膨脹,溫度降低。到達一定高度后,氣團所含水蒸氣就逐漸達到以至超過飽和值,水蒸氣開始凝結成水珠,聚集在氣團的下部,同時放出潛熱。上升著的氣團雖然溫度逐漸降低,但較緩慢,溫度一直比同高度周圍的大氣溫度為高,因此能保持繼續向上飄升的勢頭。氣團一面上升,一面減溫,所含水蒸氣總是超過飽和量,便一路凝結成更多的水珠。因為溫度降低,水珠又結成冰晶,zui后成雷。氣團上升到與周圍上空大氣溫度相等或差不多時,才停下來。這樣的高度,即使在盛暑季節,其溫度亦常低至攝氏零下四十多度。此時氣團中凝聚的冰、雷、水珠已很濃厚,雷蓋在氣團頂部,反光映照,呈現白色的邊緣。整塊云體濃度很高,透不過陽光,便成為一片水墨色的烏云。這就是烏云形成的典型過程。
雷電形成的原因及類別,烏云又怎樣帶電的呢?學習物理學和化學就知道,構成物質的原子,都包含著名為原子核的帶正電荷的質子及圍繞原子核運轉的帶負電荷的一個或多個電子。一個質子的正電荷與繞著它轉的各個電子所具有的負電荷總數相等,因而原子呈現中性不帶電。由于電子是很活躍的東西,常常會逸出原來軌道,游離出來活動,或滲入別的原子去,成為缺少電子或多余電子的原子,即所謂正離子或負離子。因此任何物質總是包含有中性的原子、自由電子和正的或負的離子。大氣也常存在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會增加物質的導電性能。但因為正負電荷總量仍然相同,而正負離子交錯雜處,就整體來說還是呈中性的。只有當受外力影響,使正負離子增多而且互相分開,分別積聚,各處一邊時,才會出現帶電現象,這種過程也稱“極化”。在烏云形成的過程中,氣團帶著凝結的水珠和冰晶微粒一直向上升。據氣象學的研究,其上升速度可達到每秒8米。在如此快速的上下行氣流相互摩擦之下,烏云就會極化,正負離子增多,并分別積聚到上、下兩面,成為帶電的雷云。于是,雷云的內部這一塊和那一塊雷云之間;雷云與大地(包括地上的物體)之間,就形成了電場。(未完待續)
-End-
- 春季防雷,在室外室內應該怎么做?
- 防雷工程施工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 浪涌保護器,后備保護器為什么要互相搭配?——防雷組合技【易造防雷】
- 電源SPD的布置要求——國標規定【易造防雷】
- 建筑物易受雷擊部位有哪些?我們該如何防雷?——你了解嗎?【易造防雷】
-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內部防雷規范——國標釋義【易造防雷】
- 浪涌保護器振蕩現象與保護距離——有何影響【易造防雷】
- 教你如何簡便的選擇浪涌保護器的Uc值——你了解嗎?【易造防雷】
-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內部防雷規范——國標規范【易造防雷】
- 關于雷電預警系統使用中的常見問題——解決方案【易造防雷】
- 浪涌保護器在IT系統的應用——組成和安裝【易造防雷】
- 關于浪涌保護器的協調問題——為何+如何解決【易造防雷】
- 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長對性能的影響——一看就懂【易造防雷】
- 電涌保護器專用保護裝置(SCB)如何分類——你了解嗎?【易造防雷】
- 你真的了解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方法嗎?——簡潔說明【易造防雷】
- 特殊情況下的SPD電涌保護器選型-符合國標標準原則-易造防雷
- SPD低壓防雷電涌保護器選擇的步驟-專業防雷技術都安利的方法--易造防雷
- 低壓電源電涌保護器規格型號選型-SPD不同級別的選擇(2)-易造防雷
- SPD電涌保護器選型-電流值的選擇-易造防雷
- 驚蟄-驚雷響 萬物生-易造防雷
0571-8972 1333
商務咨詢:133-7250-9119
技術支持:133-7257-8568
售后服務:133-7240-5168
電子郵箱:eyzao@eyzao.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錢江世紀城廣孚中心